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伽利略實驗重現 大球小球同時落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數千觀眾,昨天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四百年前的義大利,化身為比薩市的市民,看著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丟下大小兩個球,「碰」一聲,兩個球同時落在地面上,現場響起如雷掌聲。
全球天文年科學藝術活動昨晚登場,重頭戲「仰觀蒼穹四百年伽利略的一生」,不但在舞台上重現經典的科學實驗,更結合音樂、多媒體與戲劇,敘述一個偉大科學家的故事,巧妙結合科學與藝術。

昨晚活動由國科會主辦,中華民國天文學會規畫,台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台達電子和麗訊科技贊助高畫質投影機,中正紀念堂成了最佳布景,當炫麗的星雲映照在白色的建築上時,看不到什麼星星的台北夜空,剎時成為繁星點點的浩翰宇宙,觀眾不禁驚呼。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禮贈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為全球天文年的「星空大使」,感謝他慷慨贊助,打造別開生面的多媒體舞台。

「仰觀蒼穹四百年酖伽利略的一生」由動見体劇團、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台大合唱團共同帶出四百年前教會主宰的背景,舞台劇則演出伽利略拿著望遠鏡觀察星空的重大發現,並重現經典的比薩斜塔實驗。

現場搭建的塔高達十五公尺,主演伽利略的劉亮佐抱著一大一小兩顆球爬上塔,全場屏氣凝神盯著兩顆球,如果同時落到地面,就只會碰一聲,不同時間落地的話就會有兩聲,實驗結果,果然只有碰一聲;而螢幕上出現的是,一九七一年太空人在月球上,以鎯頭和羽毛重現伽利略的實驗。

不少觀眾稱讚整個活動創意十足,就讀高中二年級的郭同學說,「真的太令人感動了,看了這齣戲,我大概永遠忘不了伽利略的故事。」

就在觀眾準備要散場時,很多人說沒看清楚,要劉亮佐再爬上去一次。劉亮佐說,「我有懼高症,要上去就叫編劇上去。」

編寫劇本的台大物理系教授孫維新親自上塔,重做一次落體實驗,現場觀眾又是一陣驚喜。散場時,還有不少意猶未盡的學生討論,「為什麼兩顆重量不同的球,卻會同時落地的原理」。

【2009/03/22 聯合報】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3.22


星空之旅》哇!木星紅斑會眨眼睛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3.22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迴盪在中正紀念堂廣場,火星上的沙塵暴、金星凌日等天文奇景與氣勢磅礡的古典樂聲相互輝映,全球天文年系列活動之一「星空之旅」昨天上半場節目結合音樂與天文圖像,讓許多民眾開了眼界,很難想像原來太空船、望遠鏡也都這麼美麗。

「哇!」當木星的大紅斑,隨著行星組曲中木星一曲的節拍躍動時,現場驚呼連連。「第一次發現原來木星的大紅斑是會動的。」兩名拿著紙望遠鏡的高中生,一邊看著大螢幕上的畫面,一邊讚嘆。「土星環超清楚的說,原來裡面有這麼多層。」

這次的天文圖像是由美國芝加哥天文館塞爾加多博士設計,是第一次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演出,也是第一次在真正露天的場地演出。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孫維新指出,這次演出十分困難,因為演奏的台大交響樂團要配合畫面上的影像,時間流程是固定的,大家可以有視覺上的享受,更能深刻認識音樂。

畫面上見到的木星大紅斑,是長期的觀測影像結合成動畫,紅斑就像在眨眼睛一樣。孫維新說,紅斑是木星是大氣層裡的氣旋、風暴,而這個大紅斑,其實可以放下三個地球。

影片裡面,天文圖像沒有任何解說,現場不少觀眾是全家總動員,不時可以聽到爸爸在考小朋友,「這顆是什麼星?」陳先生說,這是非常好的機會教育,一邊聽音樂,一邊認識太陽系。

孫維新說,這項演出希望能啟發和激發靈感,讓大家覺得天文是有趣的,未來主動找相關的文章閱讀。

昨天現場也擠進了數千名觀眾,現場準備的椅子都不夠坐,準備進場看表演的觀眾大排長龍,不少人抱怨應該讓觀眾自由入席,不應管制。
【2009/03/22 聯合報】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3.22


全球天文年 音樂戲劇觀星空

2009.03.20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我接受了宇宙新知,卻要遭受人間的折磨!」劇場演員劉亮佐在舞台上慷慨激昂陳辭,時光彷彿瞬間回到十七世紀初,文藝復興時代天文學家伽利略接受宗教審判的場景…。國科會配合「全球天文年」推出《仰觀蒼穹四百年》舞台劇,明晚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演出,重現伽利略的傳奇人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伽利略觀測天空四百年,訂定今年為「全球天文年」,國科會慶祝成立五十周年,也推出台灣天文年系列活動,由明晚登場的「星空之旅」揭開序幕。

*** 紀念伽利略觀測天空四百年 ***

台大天文物理究研所兼天文年活動策畫人孫維新指出,「星空之旅」是我國首次以交響樂和舞台劇呈現的大型戶外科學活動。

「星空之旅」上半場為「星空下的樂音」,由台大交響樂團演奏古典音樂家霍爾斯特創作的《行星組曲》,結合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各種天文圖片,如土星探測船卡西尼號飛行接近土星的珍貴影像。

*** 「星空之旅」打頭陣不看可惜 ***

下半場登場的是《仰觀蒼穹四百年─伽利略的一生》,也是首齣由國人(孫維新)編寫劇本的科學舞台劇。劇情描寫四百年前,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天空,開創人類天文研究新視野,也挑戰舊有學說。

此外,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去年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審議通過,以其名為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編號一六八一二六小行星正式命名,今年又獲頒台灣天文年系列活動「星空大使」。他為善盡職責,逢人便說:「一定要來參加天文年的活動」,尤其是周末的「星空之旅」,不來看,很可惜!

台達電並贊助台灣天文年系列活動,提供高畫質投影機,把《星空下的樂音-行星組曲》壯麗的天文影像投射中正紀念堂牆面;《仰觀蒼穹四百年-伽利略的一生》舞台劇中的主角伽利略也會與大型螢幕投射出來的人物對戲。

*** 重現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 ***

伽利略堅定地支持哥白尼提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日心說」,卻因此觸怒主張地球才是宇宙中心的天主教會,被迫在宗教法庭上認罪,被判終生在家軟禁。

孫維新指出,為了戲劇效果,也在劇情中加進許多正史沒有記載的情節,例如此劇最受矚目的伽利略爬上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為啟發國人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製作團隊在自由廣場搭建十五公尺高的比薩斜塔,重現傳說中的自由落體實驗。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3.22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落體實驗嗎?

請見網頁: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Know/PhyStory/Galileo/PisaTower.htm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李宗祐 2009.03.20  中國時報
一六○九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走到自家附近田裡,把自製的望遠鏡指向天月球、行星與恆星,開始利用望遠鏡觀測天空,首度把人類的視野拓展到無垠的宇宙,也把天文研究帶進新的領域。
為紀念天文學家伽利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七年底聯合國第六十二屆會員大會正式通過訂定今年為「全球天文年」。

學術界規畫台灣天文年系列活動時,認為台灣多年來一直弄錯「伽」讀音,決定利用「全球天文年」發起正音運動。

依教育部《國語小字典》,「伽」有「ㄑ一ㄝ」和「ㄐ一ㄚ」兩個讀音。但國內天文與物理領域學者仔細考據後,認為「ㄍㄚ」利略才是正確讀音;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還為此發表〈釋說新語之十二〉。

劉源俊指出,「伽」首先出現在唐朝翻譯的佛經中,當時音譯ga,於是譯成「伽」,讀「ㄍㄚ」。gamma rays譯為伽瑪射線,可見伽利略的正確讀音應是「ㄍㄚ」。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3.22

全球天文年iGoogle首頁

全球天文年推出iGoogle,設為首頁獲得最新消息!
http://my.astronomy2009.tw/

2009全球天文年,主題歌曲

Shoulders of Giants

影片檔 下載按此
(34.13mb,mpg檔,就是這個,裡面還有400年前伽利略的觀測記錄喔)

音樂檔 下載按此
(2.04mb,mp3檔)

2009.03.21 春分,星空之旅

活動照片請按此